“我們以前造了很多船,后來造不出了。”在3月初的國會演講中,特朗普宣布,“我們今后會再次非常快、非??斓厣a戰艦,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國家安全。”他承諾,將對造船業提供稅收優惠,從而把分散到世界各地的產能帶回美國。
特朗普沒有披露白宮新設的“造船辦公室”的職權。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(USNI)援引2月底曝光的一份文件稱,特朗普政府將很快啟動一項為期45天的審查,重點評估潛艇、水面艦艇、無人艦艇項目的延誤和成本超支情況。白宮還要求美國海軍利用現有資金,通過合同創新提升造船工人薪資。由馬斯克領導的“政府效率部”會對那些“不負責任的采購事務負責人”進行重點監督。USNI稱,上世紀70年代,尼克松政府出臺《商船法》,允許政府向造船企業和商業航運公司提供貸款;如今,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激勵措施讓美國造船業和航運業收獲了50多年來最多的關注。
美國造船企業普遍對政府描繪的愿景表示歡迎。當然,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在受訪時指出,美國造船業的頹勢與本土制造業的空心化息息相關,不是光靠燒錢就能輕易扭轉的。正如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羅杰·威克在2月的一次聽證會上所說:“就算明天為海軍撥款幾億美元,我們還是造不出船,因為我們沒有工業基礎。”美國主要造船企業之一英格爾斯工業公司公關副總裁湯姆·摩爾表示,過去30多年來,美國造船業失去了大量熟練勞動力,如今的年輕工人的從業經驗可能只有前輩們的幾分之一。在人手短缺的背景下,特朗普政府想把商業航運和軍用造船業“兩手抓”,似乎過于樂觀。
美國《軍事時報》的相關報道提到,美國海軍現有295艘戰艦,計劃在未來30年內逐步擴充到381艘,平均每年需要為此花費約400億美元。為克服人力資源和建造效率方面的障礙,本屆美國政府上臺之前,軍方和造船業就已行動起來。
一些人將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制造技術如3D打印上。3月上旬,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執行主任克里斯托弗·米勒透露,軍方已經在增材制造技術領域“踩下油門”,要求供應鏈提供更加堅固耐用的艦艇零部件,還打算將研究成果優先應用到核潛艇建造中。米勒表示,潛艇不可能完全通過3D打印制造,但經過反復嘗試,承包商已經可以生產一些尺寸較大的零件;下一步的難點在于如何將“打印”出的零件與用傳統工藝生產的零件組合起來。
美軍將3D打印技術視為其與英國、澳大利亞合作的AUKUS潛艇計劃的關鍵。今年年初,澳大利亞科技公司AML3D宣布向“弗吉尼亞”級核潛艇交付由銅鎳合金制成的艇尾組件,稱采用增材制造的零件僅需5周時間即可下線,較常規的17個月大幅縮短。
2月底,美國政府問責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從2014年到2023年,為了更快地獲得艦艇,美國國防部向造船業投入了60多億美元。特朗普第二任期內,用于行業激勵的資金預計將翻一番至128億美元,重點克服勞動力隊伍萎縮等障礙。
報告批評稱,過去10年間的投資回報不夠清晰,負責水面艦艇和潛艇的部門沒有充分協調,軍方未能就投資效能出臺明確的績效指標。例如,美國海軍為吸引年輕人加入造船業,頻繁在各大體育賽事中插播廣告,還開設了關于潛艇建造的主題網站。但是,由此產生的收視率和點擊率能否轉化為實際求職,并無有效方式衡量。
美國“防務一號”網站援引米勒的話說,年輕一代造船工人愿意為國家服務,但他們不像老一輩人那樣有耐心。所以,為了留住人才,軍方和企業必須在職業培訓、福利保障方面加大投入。智庫“傳統基金會”研究員布倫特·薩德勒在一場行業研討會上提到,某些造船企業平均每6個月就換一批員工,這對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不是好事;哪怕只有10%的員工在這個行業堅持20年,企業仍可收獲強大的人才隊伍。
此外,造船業的地理布局還應考慮國際形勢。薩德勒認為,單純從便于招工的角度考慮,造船企業在美國東南部設廠是合理的,但考慮到太平洋方向的未來局勢,美國西海岸同樣要有維修保障設施,才能迅速修復受損艦艇,讓它們重新參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