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產業
|
http://www.tthjby.com
發表日期:2024-08-16
山東鋼鐵網 [我要打印] [IE收藏]
|
8月14日,樊綱(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、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)、陳啟宗(恒隆集團及恒隆地產榮譽董事長)、陳淮(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)、陸挺(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)在“2024博鰲房地產論壇”探討中國經濟的向上之路。
(以世界發達國家、發展中國家等一些經歷過高增長和低增長的經濟周期的經濟體來看,“挑戰”存在于任何時期,它有負面的影響,它也能激發出新的動能。回顧近代世界經濟史,提到日本和一些其他經濟體時,“失去多少年”是總會拿來討論的話題,我們也試圖從更多面的觀察中得到啟發。)
陳淮認為:到現在為止,日本經濟是高質量的,它的產業結構、技術研發能力是世界一流的,日本老百姓的生活是世界一流的,日本的保障制度、基礎設施到今天為止是世界一流的。
(20世紀90年代至今,)日本涌現出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一大批知名的企業和品牌。包括汽車、家電,包括日本的新干線也是這時候建成的,日本老百姓的住房從0到1,從1到2的過程中,就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。
(我們)要去看哪些國家失去了20年、30年甚至40年,哪些并沒有真正失去。看日本今天的老百姓的生活、就業情況。
我們今天要討論一個轉折,其中也包括全世界以及中國的生產力的進步。我們的新質生產力是生產方的發展,而我們的著力點不僅在供給方、生產方,而且還要在消費方。
陸挺說:事后來看,日本政府有沒有可能在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裂以后做得更好,日本政府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一點?
第一,是它應該下決心出清房地產,出清它的銀行業。日本房地產的頂峰是在1990、1991年的時候,它的底部是本世紀前10年,如果不考慮全球金融危機對日本房地產的影響,大概是在2005、2006年的時候。日本的銀行業、金融業什么時候的壞賬是最高的?大概是2003、2004年的時候,銀行壞賬率是8%左右。
日本在90年代有沒有爆發過很嚴重的金融危機呢?其實也沒有,沒有什么大的銀行,特別是頭部大的證券公司的破產,所以日本并沒有發生這樣的金融危機,但實際上后面也導致了出清的過程相對確實是(時間)比較長。這是日本的一個教訓。
另外一個教訓是在那10年,恰好日本在全球化浪潮過程中快速的全球擴張,但是日本在一些高科技行業,確實不如它在1970年代、1980年代能夠抓住時代的脈搏,(沒有)擠進高端的互聯網、芯片行業,有一些產業流到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。
如樊綱講,日本在1990、1991年,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,城市化率80%左右。中國還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,我們的人均GDP現在才12000美元,發展潛力很大。我們的城市化率只有66%,而且當中很多人是沒有戶籍的。這是我們的優勢,我們的基礎還比較薄弱,我們只要處理得當,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。
(那么,)我們在治理中國的經濟、處理中國的經濟和房地產問題的時候,需要更加注意(些什么)呢?
第一,是我們的房地產如果有泡沫的話,這次的萎縮不僅僅是在大城市,實際上更多是在中小城市。問題更多是在住宅方面,當然商業地產現在也開始有些問題。
日本當時最重要的問題是幾大都市的商業地產問題,我們還有大量的保交樓。
第二,當年日本(面對)的貿易戰是比較純粹的貿易戰,1990年代的日本面對的地緣政治問題不嚴重,反而那是全球化高歌猛進的時代,所以日本在美國、歐洲等等很多地方設廠沒有很大的問題。
陳啟宗道:每個國家走過的路是不可能完全一樣,因為國家的環境不一樣,中國有14億人口,而且是從非常窮困的地步很快發展起來。從不同的角度當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,但是中國還是要走自己的道路,因為之前也沒見過同樣的情況。
總體來說,中國走過這40年的發展,包括房地產行業的發展,我認為是非常了不起的,不過難處也是很多的,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解決,可以學習別人的一些原則,但是具體的做法沒辦法學。
中國香港房地產跟中國內地的房地產完全(不同)。我們可以參考別人的經驗,從而幫助自己,但香港是怎么走出來的跟內地怎么走出來,完全是兩回事。
樊綱表示:日本的經濟學家、日本的企業家說他們(自己)失去了多少年。他們失去多少年的概念是說少掙了多少年的錢,他們的GDP總是零增長、負增長,利率都是負的,這么多年過來確實也不容易,因此他們的企業家認為自己少掙了多少(年的)錢。
(但)日本克服危機,它的能力更強一點,面臨的情況更好一點。
日本60年代以后的發展是重新崛起的過程,它的教育水平、體制、法治結構、科技水平、企業的制度,很完善。所以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,要恢復比較容易,而且他們走出去的能力很強,很多企業走出去了,它的GDP雖然一直沒增長,但是GNP有增長,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在掙錢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