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w to spot a cheater <a href="http://www.megaedd.com/kataleptic/page/percentofwomenthatcheat.aspx">link</a> click</div>" />

丁香花高清在线观看完整 剧情,免费看黄软件,《邻居人妻》无删减版,另类 图片 欧美 小说 校园

當前所在位置:山東鋼鐵首頁 > 相關產業 > 正文
相關產業
建材行業2023年度策略:關注地產需求積極變化及新興建材
http://www.tthjby.com 發表日期:2023-05-09 山東鋼鐵網 [我要打印] [IE收藏]
 
建材行業 2022 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有所下滑,Q3 單季度凈利潤受需求端影響有所下滑。 2022 年前三季度我們跟蹤的 54 家建材行業上市公司總計實現營收/歸母凈利潤 4,970 /454 億元,同比-10.2%/-37.9%,Q3 單季度實現收入/歸母凈利潤 1,715/117 億元,同比分別 -36.7%/-61.6%,受下游地產景氣度下滑影響,行業整體收入增速較上半年明顯下滑,同時 或因為部分原材料漲價,使得利潤端承壓,歸母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,我們預計明年部分 原材料、燃料價格可能出現小幅回落,行業利潤將有所回暖。

細分行業看,Q3 僅玻璃、玻纖、耐火材料為正增長,水泥、減水劑、混凝土產業鏈表現 不佳。2022 年前三季度玻璃、玻纖、耐火材料收入增速位于子板塊前三,分別達 +16.1%/+8.6%/+5.6%;2022Q3 玻璃、耐火材料、玻纖排名居前,收入增速分別達 +13.3%/+2.4%/-12.4%,玻璃為正增長主要因光伏玻璃產能有所釋放,耐火材料主要系需求 端提升,Q3 水泥產業鏈收入表現不佳,主要因下游需求恢復較為緩慢,同時淡季價格回調 較多。



Q3 單季度主要建材子行業歸母凈利增長有壓力。2022 年前三季度僅玻纖、耐火材料、混 凝土歸母凈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,增速分別同比+14.7%/3.7%/+0.1%;22Q3 來看,建材除 混凝土外全部子行業均實現負增長(混泥土歸母凈利同比增速較快主要因海南瑞澤的投資收益增加),主要系信心不足背景下地產需求端萎縮,疊加原材料價格仍處高位,導致凈 利潤下滑較多。我們預計 Q4 地產政策支持逐漸落地,下游需求端有望實現短期回暖。

1.2. 行情表現:管材表現一枝獨秀,建材板塊估值持續壓縮

2022 年以來,建材指數在上半年時間跑贏滬深 300 和萬得全 A,但在下半年開始逐漸跑輸。 截至 2022 年 10 月 29 日,CI 建材指數較年初下跌 32.4%,跑輸滬深 300 指數 4.4pct,跑輸 萬得全 A 指數 9.7pct。

建材細分行業中管材表現較出色,其余子板塊均缺乏亮點。截至 2022 年 10 月 29 日,建 材細分行業中管材、耐火材料獲得正相對收益(相對萬得全 A),其中管材受益于國家水利 工程建設的全面提速以及城市管網政策加碼;耐火材料受益于下游需求端景氣向好。地產 產業鏈相關如涂料、防水材料、管材等板塊今年以來相對收益均為負,主因整個地產產業 鏈資金吃緊而影響發貨;水泥也受到地產需求下滑疊加煤炭漲價影響,全年板塊表現較弱。

個股層面看,獲得超額收益的個股主要以新型建材或下游高景氣公司為主,跌幅靠前個股 以地產鏈公司為主,漲幅居前的分別為坤彩科技、北玻股份、海螺新材、國統股份、金剛 玻璃(進軍光伏領域)、三和管樁、友邦吊頂、寧夏建材; 跌幅前十的公司以玻璃及消費 建材企業為主。

建材板塊估值水平持續下行,估值修復需關注基本面后續變化:截至 10 月 29 日,建材板 塊 PE 估值 10.2x 左右,較 21 年末略降。分板塊看,玻璃、玻纖、消費建材、耐火材料、 水泥 PE 估值全年處于下行通道,目前估值回到 19 年初水平。我們認為建材公司 22 以來 的估值業績雙殺,目前處于相對低位。且目前政策已在改善,按揭貸款、房地產企業融資 以及降低購地門檻等方面逐步發力,后續地產資金鏈及需求有望逐步改善,板塊整體估值 仍有提升空間。



我們以 PE(TTM)的歷史分位,及其與指數 PE(TTM)比值的歷史分位,來判斷消費建材 品種所處的估值水平。目前偏 C 端的偉星新材、堅朗五金、仍處于 2016 年以來的較高估 值區間,東方雨虹已跌至 2016 年之后的中值以下,而其他的二線龍頭(如亞士創能)則 已經跌至歷史較低水平。單純從估值角度而言,二線龍頭短期反彈的空間或更大,但中長 期看,一二線龍頭或始終具備一定估值差,一線龍頭基本面在遇到行業低谷時的穩定性或 更好。

2. 基本面的展望

2.1. 傳統建材:需求邊際向上,重視消費建材龍頭積極變化

2.1.1. 地產需求短期存在修復機會,新建長周期 beta 向下可能性較大

21 年 12 月政治局會議指出滿足合理住房需求,確立本輪地產周期的政策底,在穩增長訴 求下,2022 年年初至今,全國及地方層面的房地產政策陸續邊際放松。二季度央地政策協 同發力(放松限購、下調首套房貸利率、5 年期 LPR 利率下降等),但在“房住不炒”的總基 調下,政策刺激效果較為有限,三季度以來,地產政策一方面聚焦紓困保交樓,從維穩的 角度提振居民購房信心,另一方面加大放松力度激發購房需求,短期或能起到一定提振作 用。

地產銷售短期有望企穩。1-9 月地產銷售面積同比-22.2%,單月同比-16.2%(增速環比 +6.4pct),在政策邊際放松、積壓式需求釋放之下,銷售數據在 6 月份出現向上拐點,但 7、 8 月份未能延續改善,我們認為主要系保交樓存在壓力,購房者信心受挫,9 月份地產銷 售出現邊際改善,后續將進入低基數階段,疊加政策發力,我們認為后續銷售數據再次大 幅下滑的可能性較小。

中長期竣工面積或將逐步收斂至 10 億平米,但未來一年內竣工需求或有較好修復機會。 我們用 A 月前第 12-18 個月的新開工面積滾動值表征 A 月的竣工端建材需求。目前已有數 據可推導出 2023 年 9 月以前的竣工需求,可以看到,理論值在 2022 年 2 月見頂后進入下 降通道,21 年下半年開始新開工數據快速惡化,對短期竣工需求造成了較大的影響。但考 慮到 21 年下半年以來地產鏈資金緊張,可能導致前期竣工需求比理論值更弱,當前地產 銷售和保交樓政策密集推出,也可能使得未來一年內的竣工端需求好于理論值。中長期角 度,若假設銷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至 2025 年逐步下降至 10 億平米,隨后保持相對穩定, 則在中長期看,竣工端的需求也將會向 10 億平米收斂,但由于前期新開工面積蓄水池的 影響,其下行速度或低于新開工和銷售,我們預計 2025 年竣工需求或降至 12 億平米。



2.1.2. 基建實物工作量落地提速,水泥、防水、減水劑等品種有望收益

基建投資顯著提速,下半年基建逐步由政策催化期過渡至基本面兌現期,我們預計 2022 年廣義/狹義基建增速分別為 9.62%/7.05%,2023 年廣義/狹義基建增速分別為 5.78%/4.91%。 進入 22 年以來,政策端多次強調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”、“發揮有效投資”,穩增長 相關政策不斷發力。國常會繼 5 月提出 6 方面 33 條穩經濟一攬子改革措施后,8 月再次提 出實施 19 項接續政策,我們認為 22Q1 處于基建發力的蜜月期,Q2 基建政策密集出臺且 數據端驗證基建景氣度,下半年基建逐步由政策催化期過渡至基本面兌現期。1-9 月狹義/ 廣義基建投資增速同比分別+8.6%/11.2%,9 月單月狹義基建/廣義基建同比分別 +10.5%/+16.3%,我們預計在穩增長的政策主基調下,后續基建投資仍有望持續加快,我們預計 2022 年廣義/狹義基建增速分別為 9.62%/7.05%,2023 年基建或更看重前期政策的落 地情況,政策孵化的力度或有減弱,基建增速或逐漸回歸平穩,真實需求成為主導基建投 資的影響因素,預計 23 年廣義/狹義基建增速分別為 5.78%/4.91%。

水泥、防水、減水劑等品種需求有望受益于基建實物量形成。建材細分行業中,受益于基 建提速的主要有水泥、減水劑、防水等品類,其中水泥下游需求中重點工程+市政工程約 占 50%(參考天山股份需求占比),防水材料下游非房占比也在 50%左右,其在基礎設施建 設中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橋梁、隧道,城市道路橋梁、地下管廊和地下空間等 市政工程,地下鐵道等交通工程,以及引水渠、水庫、壩體、水利發電站及水處理等水利 工程,減水劑企業蘇博特下游需求中工程占比約 40%,包括川藏鐵路、深中通道、港珠澳 大橋、太湖隧道、陽江海上風電場等重點工程。前三季度全國水泥產量同比下滑 12%,高 性能減水劑(參考蘇博特數據)銷量同比下滑 21%,我們判斷一方面系地產端需求下滑較 多拖累,另一方面系基建端基本面兌現存在滯后期,未來隨著基建實物量加速推進,有望 帶動相關建材品種需求逐步好轉。



2.1.3. 玻璃水泥供給收縮力度有望加大,盈利或底部好轉

浮法玻璃:受地產景氣度下滑影響,年初以來浮法玻璃需求較為低迷,但由于浮法玻璃生 產剛性,進一步加劇行業供給壓力,行業庫存持續上漲,至 7 月底達到最高的 7425 萬重 量箱,目前仍維持在近五年較高水平,高庫存也使得價格承壓。但我們認為 23 年起行業 冷修或提速,供給端有望得到改善:由于玻璃窯齡一般是在 10 年左右,據我們統計,目 前行業 2012 年及以前點火的總產能達 17750T/D,占當前在產產能的比重為 10.8%。而從 22 年上半年來看,由于整體行業仍能維持一定正收益,廠家冷修進展較慢,大多處于觀望 態度,但隨著下半年行業利潤由正轉負,冷修節奏明顯加快,截至 11 月 10 日行業總產能 為 164240T/D,較上半年高位已縮減 11485T/D(6.5%),考慮到當前待冷修已經可能提前 冷修的產能仍比較多,23 年供給仍有進一步收縮空間,疊加竣工需求修復,我們認為玻璃 盈利有望出現底部好轉。

水泥:22 年初受益于行業錯峰生產執行良好,水泥價格延續了 21 年底的高位,但 Q2 由 于外部因素導致需求下滑超預期,疊加局部區域供給端競爭加劇等因素,水泥價格快速回 落,7 月份水泥價格逐步筑底,水泥企業 Q2、Q3 毛利率均創下近十年新低,但 9 月份進 入旺季之后,在供給端錯峰+成本上漲支撐下,水泥價格震蕩上行,我們判斷水泥企業盈 利底部或已經出現。



需求端來看,9 月、10 月水泥產量同比已實現正增長,若 11、12 月份同比持平,則全年水泥產量下滑幅度有望收縮至 9%,23 年我們預計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或有收窄,同時基 建投資仍有望延續增長,水泥需求仍有較強韌性。而從供給端來看,一方面行業總產能已 經基本見頂,按照 23 年擬投建產能及對應置換產能計算,行業產能將凈減少 1350 萬噸; 另一方面錯峰生成力度有望繼續加大:根據卓創資訊,22 年水泥企業整體錯峰生產力度相 比 2021 年有所增加,而從近期部分省份公布的冬季錯峰限產方案來看,大部分停產天數 同比去年也有增長的趨勢。我們認為雖然水泥已進入需求中樞下移時代,但經過 2022 年 的調整,新的競合關系或已重塑,行業生態仍然保持良性發展,2023 年行業供需或維持弱 平衡,水泥企業盈利仍存修復契機。

2.1.4. 存量房需求有望成為傳統建材的成長賽道,帶動 C 端建材市場穩健增長

我國存量房的年裝修套數和面積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。2020 年我國存量房裝修共 892 萬套, 假設每套房子的面積平均值為 100 平方米,則存量改造面積占到 2019 年城鎮居民居住面 積的比例在 2.53%,而根據我們在《對比美國,我國存量房時代能否開啟?》中的研究, 我國 2020 年時的房齡中位數在 15-16 年,與美國 1973 年存量房改造時代開啟時的 22 年房 齡中位數仍有一定差距,而當房齡中位數達到 22 年時,根據理論判斷,每年進行存量改 造的房屋面積或可達到存量面積的 5%左右。我們預計,隨著我國存量住宅房齡中位數的 逐漸增大,存量房進行改造裝修的比例有望逐步從 2020 年的 2.5%左右向上提升,若預計 至 2030 年提升至 5%左右,則年均提升幅度超過 0.2%,因此我們假設 2021-2030 年我國存 量房改造面積占比的年均提升幅度為 0.2%。 在城鎮居民居住面積和改造占比的共同提升作用下,22-30 年存量改造市場的年復合增速 有望達到 8.4%左右。1)2021 年我國城鎮化率約 65%,如果假設總人口相對穩定的情況下, 2025/2030 的城鎮化率達到 70%/75%,則年均貢獻的城鎮人口增量基本在 1%左右。2) 2001-2010,2011-2020 年間我國城鎮人口的人均居住面積復合增長率為 8.9%/1.9%,我們 假設 21-25 年平均增長率維持 1.2%左右。3)根據上文假設,預計 2021 年-2030 年存量改 造面積占比年均增長 0.2%,則可計算出 2022/2025/2030 年我國的存量改造面積約為 10.53/13.74/20.08 億平米,22-25 年年復合增長率為 9.3%左右,26-30 年年復合增長率為 7.7%。根據以上測算,存量改造面積在 20 年開始緩慢提升,在 23 年或迎來提速,24 年將 達到 50%以上。

C 端建材受益于二手房回暖和存量改造滲透率提升,明年及中長期均存在成長機會。22 年 前三季度來看,偉星新材、東方雨虹、三棵樹收入均實現正增長,主要是 C 端收入增長驅動,其中東方雨虹上半年民建集團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83%,三棵樹家裝漆收入前三季度同 比增長 30%,北新建材、蒙娜麗莎、兔寶寶等企業收入韌性強于堅朗五金、帝歐家居、亞 士創能等企業。我們認為背后原因可能與存量改造需求的釋放有關,9 月 13 個代表城市二 手房交易面積同比增 13.1%,8/9 月連續實現正增長,相比于新房銷售,二手房首先迎來改 善,帶動建材存量需求回暖,未來隨著存量改造滲透率提升,我們認為 C 端消費建材中長 期需求仍有望穩健增長。



2.1.5. 行業基本面底部,競爭格局向好趨勢未變,防水行業邊際變化或最明顯

消費建材龍頭企業市場份額或逆勢提升。22 年前三季度雖然地產基本面依然較差,房屋新 開工、竣工面積同比均大幅下滑,但消費建材龍頭企業收入下滑幅度明顯更低,反映其市 占率或在持續提升。我們認為 21 年下半年以來行業或在加速出清,一方面因為小企業的 客戶結構單一,在面對需求下滑的情況時,難以及時調整,而頭部企業渠道布局更加完善, 受到需求下滑的影響更小,另一方面在成本壓力,地產企業信用風險事件等沖擊下,小企 業經營壓力加大,主動退出市場,而大企業憑借品牌、規模、供應能力等優勢實現逆勢擴 張,以涂料為例,截至 2022 年上半年,亞士創能/三棵樹經銷商數量分別達到 25,034/20,043 家,較 21 年底分別增長 7454/7,168 家,有望支撐公司市占率持續提升。

防水新規正式出臺,行業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。10 月 24 日,住建部發文批準《建筑與市 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》,自 2023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。該規范為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,全部 條文必須嚴格執行,作為行業綱領性文件,新規全面涵蓋了建筑工程(地下、屋面、外墻 和室內)和市政工程(地下、道橋、蓄水類)兩大建筑類型的不同部位防水工程,其變化 主要體現在對防水設計工作年限、防水材料、工程等級界定、防水層數等多個方面作出了 更為規范和科學的界定。我們認為對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:1)新規要求的建筑工程防 水設計工作年限總體顯著提升,并且對防水材料的條件測試更加苛刻,我們認為有望加快 行業出清,利于龍頭份額進一步提升;2)新規對工程等級的界定更加明確,且對一級、 二級防水的層數也有更高要求,因此對防水材料的需求將增加,我們預計防水市場空間有 望提升超過 50%。

2.1.6. 成本或進入回落通道,盈利能力有望改善

Q3 原材料價格下降趨勢明顯,消費建材等企業盈利能力有望延續改善。消費建材成本端 和油價相關性較高,2021 年油價漲幅超過 50%,瀝青、乳液、鈦白粉等原材料采購價格高 漲,導致消費建材企業毛利率承壓,22 年年初受俄烏戰爭影響,3 月份油價最高上漲到 128 美元/桶,但部分企業 22Q1 毛利率環比 21Q4 已基本企穩,Q2 除瀝青之外其他原材料價格 已出現松動,同時隨著產品提價的效果開始顯現,部分涂料、管材企業毛利率環比開始改 善,Q3 原油價格開始下降,我們判斷成本端或已進入回落通道,23 年消費建材等企業盈利能力有望延續改善。

2.2. 新興建材:重視產業趨勢的力量,關注玻璃新材料、碳纖維、陶纖等

新興建材需求結構相對多元,且部分品種產業化已較成熟且關鍵下游有較好成長性,有較 大的投資價值挖掘空間。玻璃新材料方面,光伏玻璃預計供需或有邊際優化機會,23 年需 求彈性值得重視;藥用玻璃應重視中硼硅滲透率較快提升的產業趨勢;電子玻璃國產替代 邊際加速,關注需求筑底及向上節奏。玻璃纖維景氣開始筑底,23 年供需或持續改善。碳 纖維隨著生產成本穩步下降,國產替代及主要下游高景氣支撐需求高增持續性,驅動企業 快速成長。“雙碳”加速優質耐火保溫材料滲透,我們建議關注陶瓷纖維、VIP 板兩類材料。

2.2.1. 玻璃新材料:光伏玻璃供需或有邊際優化機會,藥用玻璃持續關注中硼硅滲透率提 升節奏,電子玻璃關注國產替代節奏

TCO 玻璃:龍頭企業先發優勢明顯,靜待國內外需求放量

TCO 玻璃即透明導電氧化物鍍膜玻璃,通過在平板玻璃表面鍍上一層透明的導電氧化薄膜, 使得玻璃具有透光和導電的作用,TCO 玻璃是薄膜電池核心的材料,以鈣鈦礦電池為例, 玻璃及其他封裝材料占電池成本比重最高,達到 34%。下游需求來看,2021 年,全球薄膜 太陽能電池產能為 10.7GW,產量約為 8.28GW,同比增長 27.7%,主要受 First Solar 產量增 長的拉動,薄膜組件市場占有率僅為 3.8%,但中長期來看,受益于國內鈣鈦礦電池商業化 提速以及海外 FS 產能再加碼,薄膜組件需求有望逐步放量。



國內:鈣鈦礦產能布局加快,TCO 玻璃需求放量可期。國內來看,國內碲化鎘組件生產企 業主要是成都中建材(產能 100MW)、龍焱科技(產能 120MW)、中山瑞科(產能 100MW)。 中長期隨著鈣鈦礦電池技術路線的完善,鈣鈦礦電池產能增長有望超預期,目前國內主要 參與企業是纖納光電、協鑫光電和極電光能,其中纖納光電全球首條 100MW 鈣鈦礦規模 化產線已于 2022 年初率先建成投產,目前正規劃 GW 線建設,有望在 2023 年投產,衢州 基地總規劃 5GW,協鑫光電及極電光能規劃的兆瓦級中試線計劃 22 年投入量產,除此之 外萬度光能、仁爍光能等也在加快推進鈣鈦礦電池項目。

國外最大企業 FS 預計 2024/2025 年產能分別達到 16/20GW,對應 TCO 玻璃需求 9600/12000 萬平米。國外來看,最大的產量來自美國 First Solar,21 年組件產量達 7.9GW, 其占據全球薄膜電池 90%以上的市場份額,目前其產能主要分布在美國俄亥俄州、馬來西 亞和越南,此前公司計劃在印度和美國俄亥俄州分別新建 3.3GW 產能,預計將在 2023 年 投產,并預計 2024 年組件產能達 16GW,近期 FS 宣布在美國東南部建立其第四家工廠, 年產能為 3.5 GW,因此公司在 2025 年產能有望達到 20GW,近期又一美國碲化鎘組件制 造商(Toledo Solar)宣布擴產,海外潛在需求有望持續超預期。

TCO 玻璃行業參與者少,金晶科技先發優勢明顯。TCO 玻璃目前全球僅有金晶科技和日本 少數企業等可以生產,國內龍頭金晶科技目前已具備兩條年產 1500 萬平米的生產線,公 司在馬來西亞建設的 1 條 TCO 玻璃生產線也有望于 22 年投產,且擬對滕州二線進行升級 改為 TCO 玻璃產線,我們預計公司 23 年總產能或超過 6000 萬平米。TCO 玻璃行業壁壘 較高,我們認為短期內行業或難有新進入者,金晶科技目前已與國內部分鈣鈦礦及碲化鎘 客戶建立合作關系,先發優勢明顯。

光伏玻璃:需求高景氣有延續性,新增產能投放節奏有不確定性,盈利或有優化機會

光伏玻璃國內需求預期內強勢延續,海外政策加碼,歐洲需求超預期

1)國內市場,據國家能源局國內 1-9 月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 52.60GW,同比+105.8%,其 中 9 月份新增裝機 8.13GW,同比+131.6%,環比+20.6%;從單季度裝機數據看,Q1-Q3 國 內光伏裝機分別為 13.2/17.7/21.7GW,其中分布式占比分別為 67%/61%/72%。 2)海外市場,5 月份歐盟委員會公布名為“Repower EU”的能源計劃,快速推進綠色能源轉 型,將歐盟“減碳 55%”政策組合中 2030 年可再生能源的總體目標從 40%提高到 45%;建立 專門的歐盟太陽能戰略,到 2025 年將太陽能光伏發電能力翻一番,到 2030 年安裝 600GW。 3)展望 Q4 及明年光伏裝機:Q4 進入傳統集中式光伏裝機旺季,疊加硅料進入產能投放 期 Q4 裝機有望大幅增長。根據天風電新組最新的預測,明年全球裝機有望超過 350GW, 或超出 CPIA 年初的裝機預測。以我們以往的方法計算,355.5GW 裝機對應光伏玻璃需求年 均日熔量為 7.8 萬噸/天,截至 10 月底,光伏玻璃壓延產能已經超過 7 萬噸/天,我們預計 23 年出現光伏玻璃供需緊張局面概率或較小。



供給端:產線點火節奏普遍較規劃有放緩,組織聽證會產線未來投產節奏亦有不確定性。 據卓創資訊,10 月在建的 22 家公司中,有一半的產線于 2022 年底點火或延期到明年初/ 明年上半年,共計 17650t/d 日熔量(占總在建產線比 34%);同時,頭部企業及傳統玻璃 企業的投產也均有延遲。我們認為,此前參加聽證會的產線是否能夠順利開工及投產有較 大不確定性(22/10 江蘇工信廳公示了部分 22/03 組織聽證會的項目,產線分別由福萊特、 江蘇凱盛建設)

價格方面,由于步入冬季,天然氣價格或季節性上漲,11 月光伏玻璃調漲,截止 11 月 10 日 3.2/2.0mm 玻璃價格分別為 28/21 元/平米。在硅料價格高企影響需求釋放以及光伏玻 璃產能持續仍有投放情況下,光伏玻璃價格自 2022 年 6 月 30 日至 10 月 27 日曾持續回落, 其中 3.2mm 報價從 28.5 元/平米下降至 26.0 元/平米,跌幅 8.8%,2.0mm 報價從 21.92 元/ 平米下降至 19.5 元/平米,跌幅 11.0%。我們判斷近期漲價主要為傳導光伏玻璃成本變化(燃 料成本等)。成本端展望明年,成本端純堿價格有望隨遠興能源投產而有所緩解。雖然玻 璃產能仍有計劃釋放,但從整個產業鏈看“擁硅為王”的時代或將過去,整個產業鏈將面臨 利潤的重新分配,我們判斷,大部分利潤或將讓給終端電站以支撐快速的裝機需求,但光 伏玻璃行業在產能釋放的有序引導下盈利能力或有機會邊際改善。



藥用玻璃:中硼硅滲透率較快提升是核心主線,預灌封需求或有較好成長性

我們認為藥用玻璃行業需求成長有較好持續性,后續關注成本端壓力邊際緩解。在仿制藥 一致性評價推進背景下,中硼硅材質藥用玻璃滲透率持續提升;預灌封國內供需趨緊的局 面或隨著產能釋放逐步緩解,同時下游生物制品、醫美等需求快速增長。短期原燃料(純 堿、煤炭、天然氣等)價格高位一定程度削弱行業整體盈利能力,后續關注成本壓力緩解 及盈利修復。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推進加速,注射劑過評藥品迎放量。據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的《2020 年度 藥品審評報告》數據,2020 年藥審中心完成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申請 1,136 件,通過 577 件 (其中注射劑 121 件),yoy 分別+103%、+122%,審評通過率 50.8%。注射劑一致性評價自 2020 年正式開啟,針對啟動前已有 620 件待審評的申請,藥審中心成立專項審評工作組, 加快審評速度,在不到 5 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全部審評,一致性評價按時限審評已進入常 態化。且伴隨著口服固體制劑藥品一致性評價進入收尾階段,藥審工作重心開始向注射劑 轉移,我們認為注射劑藥品過評效率或有較大提高,帶動中硼硅滲透率持續提升。據中國 醫藥報《2021 年度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情況分析報告》,2021 年共有 1,972 個品規的仿制藥 通過一致性評價(包含按化學藥品新注冊分類批準的 895 個品規仿制藥),涉及 571 家醫 藥企業,532 個藥品品種,其中有 264 個藥品品種為首家過評。從過評藥品劑型來看,注 射劑是 2021 年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的主要劑型,共計 879 個品規,占比 44.6%(vs 19 年、 20 年分別為 5%、22%),近年占比穩步提升。

企業微觀層面亦觀察到中硼硅銷售增長加快,優化產品結構,改善盈利能力。21fy 主要藥 用玻璃企業中硼硅銷售高增,收入占比提升。中硼硅藥用玻璃產品利潤率更優,帶動主要 藥用玻璃企業管制瓶產品毛利率提升,同時部分對沖模制瓶產品盈利能力下滑壓力。21fy 正川股份硼硅管制瓶毛利率 yoy+3pct 至 29%,山東藥玻管制瓶毛利率 yoy+2pct 至 13%。21h1 力諾特玻中硼硅管制瓶毛利率較 20fy 亦有大幅提升,主因產銷大幅上漲攤低機器設備折舊 從而大幅降低單位成本,同時中硼硅玻璃管價格回落亦有貢獻。



預灌封現階段供需缺口較大,21 年疫苗預灌封需求放量,企業銷售高增。2020 年國內預 灌封注射器、藥用玻璃市場規模分別為 13.5 億元,234.0 億元,分別 yoy+31%,+1%,15-20 年預灌封市場規模 cagr+28%,預灌封包裝占比由 2015 年 1.9%提升至 2020 年 5.8%。預灌 封注射器均價約 3 元/支,遠高于中硼硅管制瓶 0.20 元/支,低硼硅管制瓶 0.05 元/支,產 品附加值更高。20、21 年新冠疫苗開發應用驅動國內預灌封需求快速增長。2019 年疫苗 在預灌封下游應用占比為 25.6%,由于新冠疫苗開發應用、價值較高的國產新型疫苗和消 費類疫苗崛起,疫苗在預灌封下游的占比或快速增長,QYResearch 預計該比例在 2023 年 或迎翻倍,達到 54.3%。2020 年國內預灌封需求約 3.5-4 億支(基本反映同期供應能力), 全員接種推進及疫苗出口貢獻(簡單測算,我國人口實現 3 劑新冠疫苗接種,即需要疫苗 數量合計 42 億支),我國現階段疫苗預灌封包裝存在較大供需缺口,部分由注射劑瓶階段 性滿足。企業端預灌封銷售放量,21fy 山東藥玻預灌封銷量近 5,000 萬支,yoy+145%;威 高股份預灌封銷售收入 yoy+35%。產能方面,國內威高股份、山東藥玻、正川股份均披露 持續擴張計劃。

除疫苗外,其他生物制品、醫美產品需求為預灌封成長提供支撐。預灌封相較注射劑瓶、 安瓿包裝具有使用方便、效率更優、用藥劑量準確等優點,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胰島素、單 抗、干擾素、生長激素、透明質酸等生物制品和昂貴藥物的包裝,或持續提升預灌封滲透 率。預灌封亦廣泛應用于醫美產品。根據 Frost & Sullivan 數據,按服務收入計,中國醫療 美容市場規模自 2016 年 776 億元增至 2020 年 1,549 億元,年復合增速為 19%,且其預計 2030 年將達到 6,535 億元,20-30 年 cagr+16%,中國市場增速遠高于全球市場,預計 2020-2030 年中國市場增量占全球同期市場增量的 1/3。2020 年醫療美容行業中玻尿酸注 射等非手術類項目占比 50%,預計到 2030 年達到 64%。預灌封注射器作為包裝和給藥雙 重功能的設備,具有無菌灌裝、精準注射等優勢,有助于讓醫美藥物注射過程更安全、便 捷、舒適,在非手術類項目中的填充注射類項目有廣闊應用空間。

電子玻璃:需求景氣筑底,關注國產替代節奏

從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看,目前行業需求景氣度較低。主要體現在: 1) 手機銷售較疲弱:Canalys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2 年第三季度的需求疲軟導致全 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9%,至 2.98 億部。其中,三星/小米/OPPO/VIVO 的出貨 量分別同比下降 8%、8%、 22%、20%。據 IDC 于 9 月發布的報告,預測 2022 年智能 手機出貨量將下降 6.5%至 12.7 億部,全球通貨膨脹和需求疲軟等因素顯著抑制了消費 者需求。另一方面,IDC 預計需求疲弱偏短期,其預計智能手機市場將在 2023 年反彈 至同比增長 5.2%,長期看手機出貨增長較為溫和。 2) 消費電子行業庫存處于較高水平:2022 年三季度末,存貨余額 2,244 億,21Q3 末為 1841 億,增幅 22%。



展望明年,消費電子需求有望逐步回暖,關注電子玻璃國產替代節奏(具體可參考 2021/12/03 天風建筑建材團隊外發報告《建材行業 2022 年度策略:傳統領域柳暗花明, 新興鏈條煥發生機》3.4.1 章節)。我們梳理今年以來各傳統玻璃企業的電子玻璃業務進展 情況如下,以高鋁玻璃為主的旗濱電子(旗濱控股子公司)盈利能力最強,22H1 凈利率高 達 23%;南玻為國內電子玻璃龍頭企業產品系列較全,電子玻璃業務凈利率為 13.8%,低 于聚焦高端市場的旗濱;亞瑪頓電子玻璃產品主要有蓋板、導光板、擴散板等,正處于發 展初期,仍處于虧損狀態。產能建設方面,兩家公司均有擴產,旗濱籌建產能 2 條,南玻 在建產能 110t/d。此外,亞瑪頓設立子公司完善光電顯示領域產業鏈布局。

2.2.2. 玻璃纖維:行業景氣筑底,23fy 供需關系或持續改善

玻纖行業景氣 22q3 較快下降,庫存處于歷史高水平位置。22h2 玻璃纖維價格出現較快下 降,代表粗紗品種價格已降至歷史底部區域位置,主要源于較快的供給增長及 22q2 后玻 纖需求節奏偏疲弱。供給視角,2022/10 末行業在產產能 661 萬噸,yoy+11%/66 萬噸,較 21fy 末增加 8%/50 萬噸;尤其是 22h1 末前后有幾條單線規模較大產線投產致新增產能增 加節奏偏快(2022/05 末巨石于成都點火年產 15 萬噸的智能 3 線、2022/06 初九江華源于 江西點火年產 6 萬噸的九江 1 線、2022/06 末重慶國際于重慶點火年產 15 萬噸的 F12 線), 對市場沖擊較大。需求視角,22q2 國內疫情對玻纖內需有較大沖擊(建筑領域等),之后 恢復節奏較平緩,同時 22q3 玻纖出口量、價亦邊際承壓。2022/10 末玻纖重點企業庫存 67.3 萬噸,環比小幅下降,處于歷史高水平位置,反映前期行業偏弱的產銷。

供給沖擊動能邊際趨弱,供需關系有望逐步改善,關注經濟復蘇及需求恢復節奏。結合卓 創資訊數據,我們預計 23 年相對明確的新點火產能預計為 60 萬噸(vs 22 年新點火產能預 計超 100 萬噸),供給沖擊動能邊際減弱。需求視角,考慮到玻纖應用面廣,我們認為國內宏觀經濟指標對于判斷國內玻纖需求仍有指引意義,且我們認為我國玻纖需求增速與 GDP 增速比例短期預計仍將維持于較高水平,中性情境假設下預計 23 年玻纖需求增速與 GDP 增速比例為 2.4,對應玻纖消費量 600 萬噸,yoy+12.5%/+67 萬噸。中觀行業視角,地 產邊際企穩并向上、基建投資預計保持強度、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延續較快提升節奏、風電 需求高景氣,我們對需求前景保持樂觀。結合供需邊際變化,我們認為玻纖供需關系有望 逐步改善,行業產銷或持續改善驅動庫存去化,23fy 玻纖價格或有較大機會回升。

2.2.3. 碳纖維:國產替代及主要下游需求持續高景氣,需求成長性值得重視

全球供需格局良好,國產替代空間廣闊,下游應用領域以風電和航空航天為主。全球來看, 21 年小絲束需求約為 6.66 萬噸,我們預計下游需求高景氣有較好持續性,25 年后供給將 持續短缺,30 年缺口或達 7.3 萬噸。各大廠商積極布局擴產,主要集中于大絲束,小絲束 擴產計劃較少。國內來看,我國碳纖維需求由 2015 年的 1.7 萬噸增長至 2021 年的 6.2 萬 噸,CAGR+24.3%,國產占比由 15%提升至 45%,未來國產替代仍有較大空間。相較國外以 航空航天為主的應用結構,當前國內主要集中在風電葉片等,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車等領 域有較大空間。2019 年小絲束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,大絲束應用于風電領域。根據東麗測 算數據,2019 年全球小絲束碳纖維應用領域中,航空航天占比最大,達 34%,壓力容器占 比 9%,汽車占比 7%。大絲束風電則為絕對主力,2019 年占比達 74%。從整體用量上來看, 目前全球碳纖維應用量最多的領域為風電葉片,2021 年占整個碳纖維用量的比例為 28%。 其次為體育休閑、航空航天和壓力容器,占比分別為 16%、14%、9%。而以產值來看,航 空航天領域的產品較高端且附加值較高,雖然用量不是最多但產值的規模最大,2021 年全 球占比達 35%。



光伏裝機容量攀升,未來碳/碳復合材料有望持續放量。據 CPIA,2021 年我國光伏新增裝 機量 55GW,同比增長達 15%,2022-2025 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達 90-110GW,21-25 年新增裝機量復合增速有望達 13.10%。隨著下游晶硅制造行業向大尺寸、高拉速和高品質 方向的發展,碳/碳復合材料的高安全性、高純度和可設計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越來越明顯, 碳/碳復合材料已經成為市場需求主導,我們認為未來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。

我們將熱場需求拆分為新增與更換周期:1)新增需求:對應新增光伏硅片產能,我們測 算熱場中一套坩堝/導流筒/保溫筒使用碳纖維為 33/40/74 千克/套,其他使用 30 千克/套, 合計 177 千克/套;2)更換需求:對應去年對應光伏硅片產能,坩堝半年一換,導流筒(2 個)和保溫筒(2 個)一年半一換,其他使用 30 千克/套,對應年消耗碳纖維 182 千克/套; 主要假設包括:1)新增 1GW 硅片對應 75 臺單晶爐;2)光伏硅片綜合產能利用率 54%; 3)碳/碳復材熱場滲透率目前為 60%,25 年提升至 80%;4)由于單 GW 更換需求=單 GW 對應單晶爐*單套耗材,兩項系此消彼長關系,我們假設單 GW 更換需求不變。我們測算 到 2025 年,全球光伏領域碳/碳復材消耗碳纖維 9,281 噸, 21-25 年 CAGR 為 25%。根據 國內產能占全球約 90%,對應國內光伏領域碳/碳復材消耗碳纖維 8,353 噸。

碳/碳復材領域 5 年內景氣度上佳。碳/碳復材其他兩個領域主要是剎車盤及航天部件,以 2021 年數據推算,剎車片及航天領域用量約為 4,753 噸,兩個領域與高端汽車及航天器有 著密切關系,我們假設保持 10%的增長。根據測算,碳/碳復材領域碳纖維用量 25 年或將 達 16,240 噸,21-25 年 CAGR+17.6%。

受益于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范圍推廣,我們認為壓力容器是一個保持 15年景氣度的長賽道。 對于國內市場來看,主要的增長點會出現在氫氣瓶領域,故以上述氫氣瓶中碳纖維用量作 為壓力容器領域碳纖維的需求,而全球來看,由于 CNG 氣瓶之前的高基數,25 年占比 38%, 為第一大需求,而移動管線及氫氣瓶領域受益于需求增速較高,占比已達 18%/38%。燃料 電池汽車的大范圍應用帶動相關需求持續高景氣,35 年其需求占壓力容器領域的 85%。我 們預測 25/30/35 年全球壓力容器領域碳纖維需求為 3.0/7.8/32 萬噸,對應 21-25/ 25-30/ 30-35 年 CAGR+20%/21%/33%。其中我們假設:1)呼氣氣瓶:保持 5%左右的增長;2)CNG 氣瓶:根據 Grandview Research 預測,21-28 年天然氣汽車 (NGV) CAGR+ 3.3%,我們假設 對應碳纖維的用量保持 5%增長;3)移動管線:根據 AJR Consultancy 預測,26 年需求碳纖 維用量 6900 噸,對應 21-26 年 CAGR+26%,而之后年份我們出于謹慎預測,調低復合增長 率至 16%。



風電葉片碳纖維的市場空間廣闊。目前風電葉片制造還是以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為主,價格 低廉。但由于自身重量和結構強度的限制,當風力發電機功率高于 3MW,相應葉片長度超過 40m 時,玻纖材料的性能便不能滿足大型風電葉片的制造要求。相較于玻纖而言,每 單位碳纖維擁有更高的模量和強度以及更輕的重量。大絲束碳纖維(≥24K)性價比高的優 勢使其在風電葉片領域成為大勢所趨,尤其是近年來碳纖維行業采用大絲束碳纖維拉擠梁 片工藝以降低成本,大絲束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價格下降,疊加需求提升引起風電葉片領 域碳纖維用量的急劇增加。2021 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 55.9GW,同比增長 2.8%。根 據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數據判斷,碳纖維主梁約占整個風電葉片的 13.6%左右。具體推算, 預計我國 2025 年風電行業碳纖維需求量有望達到 4.8 萬噸,21-25 年 CAGR+31%。同理推 算,全球需求約為 7.9 萬噸。其中我們假設:1)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容量:保持 7%左右的 增長;2)碳纖維滲透率:由 2021 年 5%增長至 2025 年 15%。

2.2.4. 耐火保溫材料:契合產業趨勢,重視陶纖/VIP 板等需求成長機遇

技術進步是實現“雙碳”首要抓手,使用優質絕熱材料等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為共性選項。 “雙碳”路徑主要包括四方面,技術進步(各行業部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、如使用更高效的 節能保溫材料)、能源結構調整(能源供應端新能源占比提升)、產業結構調整(單位產值 能耗高的行業如水泥等發展受限,鼓勵單位產能能耗低行業發展)、負碳技術運用(如布 局農林碳匯、推動碳捕捉/碳封存技術等)。據《中國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》(清華 大學氣候研究院,2020.10),技術進步為實現我國碳中和、碳達峰的首要抓手(碳減排最 大貢獻因素),主要行業舉措大致為:1)電力行業技術改造,廣泛應用余熱回收效率及使 用更優質保溫材料;2)鋼鐵行業技改,提升電爐煉鋼占比,應用富氧冶金、富氫冶金等 新技術;3)交運行業技改,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、推進汽車輕量化等;4)建材技改, 推動綠色建筑、建筑工業化發展,應用新型建筑保溫材料等。技術進步驅動碳減排核心可 歸納為兩方面,a)自身技術變革實現生產活動碳排放量降低;b)提升生產活動中能源利 用效率,如使用更優質的絕熱保溫材料。

絕熱材料數量多、行業規模大,具有較為典型的大行業小企業特征。絕熱材料是指用于熱 工設備或者建筑圍護,阻抗熱流傳遞的材料或材料復合體,其一方面需要滿足建筑空間或 熱工設備對熱環境的要求,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實現節約能源效果。絕熱材料廣 泛應用于建筑、家電、機械、軍工、交通運輸、倉儲等各行各業,代表用途為各類建筑物、 電器、冷庫、車船等的保溫保冷,絕熱材料種類較為多元,市場規模超千億,具有較為典 型的大行業小企業的特征。絕熱材料可分為常規絕熱材料、新型絕熱材料。其中常規絕熱 材料按材料屬性劃分包括無機絕熱材料(巖棉、礦棉、玻璃棉、玻璃纖維、陶瓷纖維等)、 有機絕熱材料(主要為各類材質的泡沫塑料)、金屬絕熱材料(主要指鋁箔、錫箔)。新型 絕熱材料包括真空絕熱材料、納米孔絕熱材料(主要指硅基氣凝膠)、輻射絕熱材料(代 表為低輻射 Low-E 玻璃)等。



陶瓷纖維:迎高溫工業節能技改加速機遇,魯陽節能于國內龍頭地位穩固。

陶瓷纖維兼較傳統無機絕熱材料(如耐火磚、石棉制品、硅酸鈣板等),具有重量輕、耐 高溫(最高使用溫度可達 1,400 度)、熱穩定性更好、導熱率低等優勢,是優質的耐火、防 火、保溫節能材料。其下游應用廣泛,主要下游包括石化、冶金、建材、電力、交通等領 域,我國發展應用歷史約 30 年,在諸多應用場景具備替代屬性。最能發揮陶瓷纖維性能 優勢的場景是熱加工工業和熱處理工業(工業窯爐、熱處理設備及其他熱工設備),占陶 瓷纖維下游消費量比例約 40%,因其更優的絕熱效果,應用陶瓷纖維解決方案可較傳統隔 熱磚與澆注料實現節能 10-30%。實現“雙碳”背景下,工業節能技改需求或加速,嘗試優 質耐火絕熱材料意愿或有明顯提升,陶纖迎發展機遇。 魯陽節能為我國陶瓷纖維龍頭,截止 22h1 末,公司陶瓷纖維生產能力達到 50 萬噸,擁有 山東、內蒙古、新疆、貴州等陶瓷纖維生產基地,20 年銷量角度份額約占我國份額 40%。 公司在國內已建立其較明顯的規模優勢、技術優勢、裝備優勢、產品品類優勢等,龍頭地 位穩固。

真空絕熱板:冰箱等冷鏈家電領域滲透加速或迎較好機遇,賽特新材龍頭地位穩固,再升 科技產品驅動布局廣泛。 真空絕熱板(VIP 板)采用真空絕熱原理(可有效消除對流效應),是一類新型的復合型絕 熱材料,其絕熱性能遠好于傳統有機絕熱材料,同時制造過程中不會產生 ODS 類破壞抽樣 類或超級溫室氣體,對環境更友好。14 年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《能效“領跑者” 制度實施方案》,以政策激勵的方式,推動終端用能產品制造企業通過應用節能技術達到 減排的目的。19 年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《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》,明確提出到 22 年, 家用空調/多聯機等制冷產品的市場能效水平提升 30%以上等;到 30 年主要目標進一步明 顯提升;同時明確開展空調、冰箱等家電產品節能情況檢查,推動市場淘汰冰箱家電市場 落后能效產品。作為現階段主要應用 VIP 板領域,其于冰箱等冷鏈家電領域滲透率加速提 升或迎較好機遇(據賽特新材招股說明書,現階段我國真空絕熱板在國內冰箱冷柜領域市 場滲透率約 3%,vs 全球平均滲透率約 10%,vs VIP 應用較廣的發達區域如日本滲透率達 70%)。



賽特新材為冷鏈家電真空絕熱板全球龍頭,份額、客戶資源、技術均有明顯優勢。據賽特 新材招股說明書估計,18 年公司在冷鏈真空絕熱板(產值角度,該領域占真空絕熱板需求 超 40%)領域份額超 30%,較主要競爭對手有明顯優勢(主要競爭對手松下真空節能、山 由帝奧分別為<10%、<1%)。21 年公司 VIP 板銷量 676 萬平,yoy+31%;公司堅定擴產(募 投項目外,公司 21 年與安徽花崗鎮政府達成合作,擬建設真空產業制造基地),持續提升 產能匹配滲透率提升背景下高成長需求。此外,18 年全球前 10 大冰箱家電廠商(冰箱家 電市場集中度較高,當年 CR10 份額超 70%)中,8 家均為公司客戶,其中 6 家將公司作為 其主要供應商(截止 18 年公司在其內部真空絕熱板份額超 50%)。產業鏈布局層面,賽特 新材已實現真空絕熱板生產一體化模式,核心技術包括高性能低成本芯材配方及成型技術、 阻隔膜精確檢測/遴選及高性能阻隔膜制備技術、吸附劑檢測/制備及配方優化技術、真空 絕熱板性能檢測技術。

以 VIP 板上游原材料微纖維玻璃棉為基礎的再升科技打造“高效節能”產品矩陣亦值得重 視。再升科技專注于超細纖維、膜材、吸附材料、油氣分離材料及隔音隔熱材料等新材料 的研究,深度挖掘材料的優勢性能,圍繞“干凈空氣”、“高效節能”兩大領域打造精細化 終端產品及解決方案。其中“高效節能”領域,公司擁有微纖維玻璃棉、真空絕熱板新材 (即 VIP 板芯材)、高比表面積電池隔膜(AGM 隔板)、隔音隔熱毯、無機纖維噴涂棉、高 硅氧纖維等產品,服務于對保溫、隔音、隔熱、節能等有較高要求的場景,如綠色家電(冰 箱等)、冷鏈運輸、航空航天(主要應用產品為隔音隔熱毯)、綠色建筑(使用公司 VIP 芯 材可用于制造建筑保溫用的 VIP 板,同時公司開發了高密度玻璃棉板及型材等)。“雙碳” 驅動全社會對節能材料使用意愿、節奏提升背景下,公司或明顯受益。


[關閉窗口]
相關新聞
重點企業推薦
聯系我們 | 會員注冊 | 友情鏈接 | 本站聲明 | 站點公告
山東鋼鐵網 版權所有 魯ICP備18056053號 客服電話:13953223919/18661609226
魯公網安備 37020302370423號
Copyright©2003-2011 shandongsteel.com ALL Right Reserved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南乐县| 吉林省| 农安县| 通山县| 彭州市| 广宗县| 来宾市| 万盛区| 临澧县| 温宿县| 平江县| 东乡族自治县| 和政县| 四子王旗| 德兴市| 子洲县| 富阳市| 宁陵县| 和田县| 石林| 建平县| 河源市| 宣威市| 洛扎县| 呼图壁县| 馆陶县| 金昌市| 皋兰县| 景洪市| 麟游县| 靖远县| 化隆| 南宁市| 益阳市| 辽中县| 忻州市| 顺义区| 轮台县| 梁河县| 南岸区| 三门县|